首页 > 新闻动态

2022-01-18

摆脱对“驾驶员”的依赖,智能网联颠覆出行模式
       作为产业的观察者,如何判断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对出行的变革,乐知行科技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点分析和判断。


       首先,“智能网联汽车”这个词非常热,在近两年资本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,这个领域还是有大量的融资事件发生,经统计发现,最近三年里,有超过上千亿美元的投融资事件在发生,并集中在IT技术,包括传感技术,自动化前期的研发,这体现了该领域受关注的程度以及资本涌入的量及密集的程度。

       无人驾驶无论在什么环境,都会变得越来越成熟,随着硬件、算法、测试数据的不断成熟,创造了很多新的体验,这些基础的完善,给它大规模的商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铺垫。

       关于成本,车以及基于此衍生的许多出行平台,成本非常高。如何通过自动驾驶服务来提高使用率,降低成本?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分析,通过技术降低空载率,提高出行设备的复用率。汽车、城市,都可能变成公共的资源。例如我们的车,每天在北京使用两个小时,还有大量的空闲时间,而单车出行服务则是一种新的商业形态。

       这样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的影响?

       第一,车本身的属性在发生很大的变化。大家都认为它由机械产品转化成软件驱动的平台型产品,当然它带来的,是软件驱动的量的变化。其实我们可以说这些算法、数据、软件在产品中的价值占比会显著地提升,但这对产品、结构的影响也会很大。

这样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的影响?第一,车本身的属性在发生很大的变化。大家都认为它由机械产品转化成软件驱动的平台型产品,当然它带来的,是软件驱动的量的变化。其实我们可以说这些算法、数据、软件在产品中的价值占比会显著地提升,但这对产品、结构的影响也会很大。


       第二,产业的价值。这样的变化倒逼产业模式从整机、零部件的传统方式转向为平台+终端的方式。终端需要更加智能的体验服务,从平台的角度来讲,到底什么是平台?车有车的平台,出行服务有出行服务的平台,车内的操作系统、基于端和中心之间的连接,最终它以什么样的终极价值模式出现,这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通过发展去观察的。


       第三,重构出行的体验。新的产品给大家带来的互动性、娱乐性等体验超过过去历代产品,有人称之为第四空间。第四空间怎样去深度地开发和使用,以及这种空间的特点,所需要的产品是什么,服务是什么,交互的界面是什么,我觉得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。


       第四,所有出行服务形成的有机体、人车环境之间的互动、车的调动和出行效率的提升,可能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有一个统计数据,北京市人均单程上下班时间是55分钟,每一个红绿灯的信息都是凭经验值制作,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天气、时段情况而作出调整。如果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出行效率,则需要对参与交通的车、人、道路的信息、天气的情况,做出新的优化和调度,形成新的智慧出行的交通的平台。


       这一切的变化也造成了出行方式的变革。


       这些变化就重构了交通出行方式。如果我们选择的路线一直堵车,并很难作出变化,我需要了解的不是是否拥堵或者优化路线,而是需要知道下一秒或者五分钟以后我到路口时,它的状况是怎样的,所以现在实时性、交互性显然是不够的。


       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,需要什么样的企业?被需要的企业一定是客户或者消费者认同的,认为最重要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如何贴近消费者,收集消费者需求,汇聚支持产品研发的服务或者互动。因此,无论是个性化定制,还是个性化服务,其实都是对于消费者之间更多需求的洞察和未来趋势的把握。


      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是我们需要的,我们擅长的是从什么环节来入手、来去做,如何协同,都是需要思考的。


       基于这样的几点判断,从对企业而言,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,找到自己的定位?在整个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,汽车产业链会独立出来,如生产制造、独立设计。未来IT产品的演进中,IT产业链的分工模式、代工模式,甚至基于车内应用的独立第三方开发,都完全可以独立出来。


       因此,在产业链中,我们应当找到各自的发力点,找到持续的商业模式,因为产品最终需要通过消费者变现,完成商业的迭代。


       从政府的角度而言,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大变化,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高度热情,并对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。希望完成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、抓住未来新的产业机会。


       另外,基础设施的建设、产业示范的带动,以及这两天探讨的政策突破,都可能有很大的机会,需要我们关注的。


       以上是乐知行科技对于产业变化的分析和理解,希望和在座各位一样,期待产业能发展得更快更好,也希望在这个领域中涌现更多的中国市场中的独角兽企业,谢谢大家!


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